​纺织业在内需市场有更多发展空间
发布时间:2023-03-02  浏览次数:568

今年,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纺织行业迎来全面释放发展韧性的新契机。“在复杂国际形势下,防疫政策的调整为纺织行业运行平稳、有序恢复创造了重要基础条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中纺圆桌论坛第十七届年会上表示,国内市场充满希望。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将带动消费场景逐步实现全面复苏,供应链运转效率也将显著提升,加上稳步向好的宏观基本面、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起到提振市场信心的积极作用,纺织行业在内需市场也将迎来更多发展空间。从外部看,国际市场复苏形势尚不乐观。据悉,春节复工后,企业普遍反映出口订单尚未恢复,加上一些非经济风险因素影响,今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在历史高点之上继续实现增长尚有一定难度。


“疫情三年,伴随着宏观形势发展变化,纺织行业处于高质量发展攻关期的特征更加显著,推动产业链升级、价值链向高端延伸、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孙瑞哲表示,在要素变化与体系变革相互交织的背景下,供应链逐渐成为产业发展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经济平稳、供需平衡的重要支撑,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企业要把握产业链、供应链关键因素,积极适应变化,赢得主动。


科技革新背景下,在孙瑞哲看来,劳动力成本对于产业链供应链布局的影响逐渐弱化,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创新生态正成为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和发展韧性的重要来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纺织工业产能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能力稳步提升,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协同并进,劳动力生产率明显高于东南亚、南亚等新兴产业国家。面向未来,保障供应链稳定,需要进一步稳定规模优势,强化体系优势,增强自主创新和高端制造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与此同时,孙瑞哲认为,在大国博弈、地缘政治冲突增多背景下,世界格局与力量对比正发生深刻改变,各国产业、贸易政策密集调整。贸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严重影响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合作。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经济发展带来全球规则重塑,数字贸易成为双边、多边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被发达国家纳入企业供应链管理要求,碳关税正进入实施阶段。纺织行业在复杂形势下要积极融入国际合作,应对规则调整。


电话:0512-63523338    邮件:esilk@163.com    微信:18962575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舜湖西路366号    苏ICP备08110454号-13